在北京西南举世闻名的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矗立着一座伟岸、庄严的牌坊式建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它座落于标志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爆发原址,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抗战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4A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抗战馆现占地面积3万5千多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6千7百多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 建馆以来,抗战馆累计接待来馆参观或举行纪念、教育、交流活动群众180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万人的各界人士,先后接待了数百位国家政要、政党首脑和重要团体领袖、著名社会人士。 为响应中宣部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号召,抗战馆推出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民族精神大讲堂系列讲座是国内首个以抗日战争为题材,深度介绍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抗战文物等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讲座。面向中小学校推出的“永恒的记忆——看一次抗战展览、观一场抗战电影、唱一支抗战歌曲”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把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开放时间:9:00-16:00 每周一闭馆
展馆。免费。
乘车线路
六里桥乘339、309、715、301路公交车,或五棵松乘748、983、624、759路公交车至抗战雕塑园站下车向北步行五分钟左右即到。
自驾线路
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6.6公里,G108出口离开,进入G107;沿G107行驶520米,在大瓦窑桥朝G4辅路/阀东桥方向,稍向右转;继续沿G107行驶210米,稍向右转进入城街;沿城内街行驶780米,过右侧的宛平县衙约140米后,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创始于唐代,距今已有 1400 余年历史,为历代皇帝皇妃宠爱和享用,属于宫廷艺术。1949 年以后,雕漆从宫廷走向社会,成为与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工艺品。雕漆制作独特,多以黄铜为内胎,兼有脱胎(布胎)、木胎等。胎型外涂天然大漆,一般的雕漆至少要涂 70 层,镂空雕的高档雕漆则要涂 500 层以上大漆,漆厚约 300 毫米。然后再在漆层上进行精雕细琢。传统的雕漆以红色为主兼黑、黄色,现代雕漆以红黑为主,并发展了绿、蓝、棕、白、桔黄等多种色彩。传统的雕刻方法只有浮雕、浅雕,当今的艺人又创造了圆雕、半镂空和全镂空雕。 雕漆雕刻后,还要进行磨退、作里、烘烤等几十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完成一件雕漆至少需 3 个月,多则需 1 至 2 年时间。
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 250 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 500 克。大磨盘柿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南方地区却喜欢称之为马打滚)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苏造肉
苏造肉是老北京特制菜肴,既不是家常自做,也不是筵宴所备。可是老北京土著着实喜欢这一口。所谓“苏造”并非仿照苏州口味烹造。原来是由清宫传出的做法。用多种中药和香料配合,有开胃健脾之功。烹制时,着重于文火煨焖,“苏造”包含“酥造”的含义。